到海南兴隆热带植物园过大年——
“博士导游”带你玩转热带植物王国
(本网记者 郭少雅)巧克力不会导致肥胖,反而对心脑血管有益。
小小的神秘果可以通过果肉中的特异糖蛋白改变人的味觉,让不能吃糖的糖尿病人享受甜蜜。
2月19日,农历大年初四,从寒冷的黑龙江齐齐哈尔到温暖的海南岛度假的张广平先生一家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以下简称热科院香饮所)的科研科普基地——海南兴隆热带植物园“长了不少见识”。为他们做义务解说的是热科院香饮所的副研究员林兴军博士,科学严谨、妙趣横生且有问必答,不大一会儿,林博士身后就跟了一大群“慕听而来”的游客,兴致勃勃地向“博士导游”提出各种问题。
科技工作者做园区讲解员是热科院香饮所坚持了二十多年的传统。同过去一样,今年大年初一开始,热科院香饮所就组织了100余名科技工作者义务投入到园区科普讲解工作中,其中60余人拥有博士、硕士学历,占整个景区讲解队伍的50%以上。无论是具有高级职称的研究员、专家,还是刚入职不久的博士、硕士,都倾己所能,把最前沿的植物科学传播给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图为2月19日,香饮所吴刚副研究员在为游客做植物讲解。(摄影 苏宁 本报记者郭少雅)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时任香饮所所长,现任热科院院长的王庆煌研究员就提出了科研人员要主动深入科普一线,将先进科学技术与老百姓的语言相结合的科普工作制度。如今,香饮所不仅有科研人员讲解团,还有博士大讲堂,任何有热带植物科普需求的学校、单位都可以向我们提出申请,我们的科研工作者会及时安排授课,带大家探索热带雨林和香料饮料的无穷奥秘。“香饮所副所长谭乐和告诉记者。
已经参与了四年园区讲解工作的香饮所成果转化处苏宁硕士逐渐从这项看似“费时费力”的科普工作中体会到了“妙处”:“科普工作不仅是科研工作者的义务,更是对我们自身科研工作的验证。农民需要什么样的热带作物,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科研产品,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终端产品,我们在一次次同游客的交流中调整着科研方向,香饮所近几年研发的青胡椒冻干技术、兴隆咖啡复合栽培技术,都是在同老百姓一次次的沟通、交流和碰撞中产生和提升的。“
喝一杯兴隆咖啡,吃一块自己制作的纯黑巧克力,挖一球香草冰激凌,在兴隆热带植植物园里,由于科普力量的渗透,一切休闲活动都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我们海南岛生产的中粒种咖啡不逊色于世界许多名品咖啡豆。”“吃巧克力要吃可可含量高的才健康。”“可以做香水也可以食用的天然香料香草兰,是热科院的科研专家们经过多年的系统研究,才在国内实现规模化种植的。”来自江苏省扬中市的王先生一家人坐在植物园的中非咖啡园中,一边品咖啡吃小吃,一边滑动着手机上的一帧帧照片交流着今天的所学。“这么精彩的科普讲解真是植物园带给我们带来的一项好福利。植物园的吴刚副研究员给我们讲到了热带雨林的立体平衡系统,以后啊,真的要像保护自己的身体一样保护环境。“王先生说。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为了更好地挖掘热带农作物的市场潜力,热科院香饮所还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将一项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兴隆咖啡、可可椰奶、香水、香草兰绿茶、胡椒酱等百余种热作物产品。在多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香饮所研发的香草兰香水系列和可可系列产品受到消费者的热捧。目前,兴隆热带植物园已自主研制12大系列140多种科技产品,对于带动热作区种植户种植效益,丰富热带旅游产业内涵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