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制定背景
我国每年进口可可豆及制品超过10万吨,在巨大市场需求驱动下,我国可可种植面积近万亩,已成为我国热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特色作物产业。可可种子富含可可脂、多酚、可可碱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可以降低胆固醇和糖尿病风险、预防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等,促进人体健康,是制作巧克力、功能饮料、糖果、糕点等的重要原料,被誉为“巧克力之母”。同时,可可果肉富含维生素、果胶、类黄酮等物质风味独特,能直接鲜食,也可用于果汁等领域。
可可是常异花授粉植物,遗传杂合度高,表型丰富多样,以实生苗进行种植,导致品种混杂;基于可可资源类型丰富多样的特点,为促进可可资源的多用途推广应用,亟需制定可可品种审定相关行业标准,以指导和规范可可品种审定,有利于加强对品种的管理,进一步完善我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系列标准,促进可可产业的优质化发展和保障新品种培育人、种植户的权益。
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李付鹏研究员牵头编制完成的NY/T 2667.22—2025《热带作物品种审定规范 第22部分:可可》获农业农村部批准发布,自2025年5月1日开始实施。
二、标准主要内容
NY/T 2667.22—2025《热带作物品种审定规范 第22部分:可可》规定了可可(Theobroma cacao L.)品种审定的审定要求、判定规则和审定程序,适用于可可品种审定。
(一)规范了可可品种审定要求
1. 基本要求
(1)品种来源明确,无知识产权纠纷。
(2)品种命名依据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
(3)品种具有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4)品种经过品种比较试验、区域性试验和生产性试验,材料齐全。
(5)对照品种是与申请品种成熟期接近、育种目标相同且性状上表现突出的现有品种(系),已登记或审(认)定的品种,或生产上公知公用的品种。
2. 目标性状要求
(1)以丰产性为育种目标的品种:干豆产量与对照品种相比,增产≥10 %,且统计分析差异达显著,其他经济性状优于或相当于对照品种。
(2)以品质为育种目标的品种:可可脂含量、多酚含量、可可碱含量等品质性状≥1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品种,其他经济性状优于或相当于对照品种。
(3)以抗性为育种目标的品种:抗黑果病、抗茶角盲蝽、抗寒性、抗风性等抗逆性状≥1项指标优于对照品种,其他经济性状优于或相当于对照品种。
(4)以其他特异性状为育种目标的品种:果实形状、果实颜色、果肉香气等性状≥1项指标优于对照品种,其他经济性状优于或相当于对照品种。
(二)规范了可可品种审定要求的判定规则
满足全部“基本要求”,同时满足“目标性状要求”中的1项以上,判定为符合品种审定要求。
(三)规范了可可品种审定程序
1. 申请
申请品种审定的单位或个人提出书面申请。
2. 现场鉴评
(1)鉴评地点:根据申请书随机抽取1个~2个不同生态区具有代表性的生产性试验地点作为现场鉴评地点。
(2)鉴评内容及记录:现场鉴评项目和方法按照“可可品种审定现场鉴评内容”的规定执行,现场鉴评记录符合“可可品种审定现场鉴评记录表”的规范。无法现场鉴评的测试项目指标,申请者提供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3)现场鉴评报告:专家组根据审定要求和鉴评内容及记录的鉴评结果,经现场质询、评价,出具现场鉴评报告。
3. 初审
(1)申请品种名称:依据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进行审查。
(2)申报材料:按照“热带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第22部分:可可”的规定,对品种比较试验、区域性试验、生产性试验报告等技术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科学性进行审查。
(3)品种试验方案:按照“热带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第22部分:可可”的规定,对品种试验地点、对照品种、试验设计、试验方法、试验年限进行审查。
(4)品种试验结果:对申请品种的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主要经济性状(包括丰产性、果肉品质、干豆品质、抗逆性等)和生产技术要点,以及结果的完整性、真实性和科学性进行审查。
(5)初审意见:依据申请品种名称、申报材料、品种试验方案、品种试验结果的审查情况,结合现场鉴评结果,对申请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按第5章的规定形成初审意见,并提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建议。
4. 终审
对申报材料、现场鉴评报告、初审结果进行综合审定,提出终审意见,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赞成票超过与会专家总数2/3以上,通过审定。
三、标准实施意义
农业行业标准NY/T 2667.22—2025《热带作物品种审定规范 第22部分:可可》的制定规范了可可品种审定程序,确保可可新品种审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标准的实施将有效规避品种同质化及命名混乱现象,为推动我国可可产业实现标准化、优质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