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制定背景
我国每年进口可可豆及制品超过10万吨,在巨大市场需求驱动下,我国可可种植面积近万亩,已成为我国热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特色作物产业。可可种子富含可可脂、多酚、可可碱等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可以降低胆固醇和糖尿病风险、预防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等,促进人体健康,是制作巧克力、功能饮料、糖果、糕点等的重要原料,被誉为“巧克力之母”。同时,可可果肉富含维生素、果胶、类黄酮等物质风味独特,能直接鲜食,也可用于果汁等领域。
可可是常异花授粉植物,遗传杂合度高,表型丰富多样,以实生苗进行种植,导致品种混杂;基于可可资源类型丰富多样的特点,为促进可可资源的多用途推广应用,亟需制定可可品种试验相关行业标准,以指导和规范可可品种试验,有利于加强对品种试验的管理,进一步完善我国热带作物品种试验系列标准,促进可可产业的优质化发展和保障新品种培育人、种植户的权益。
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李付鹏研究员牵头编制完成的NY/T 2668.22—2025《热带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第22部分:可可》获农业农村部批准发布,自2025年5月1日开始实施。
二、标准主要内容
NY/T 2668.22—2025《热带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第22部分:可可》规定了可可(Theobroma cacao L.)的品种比较试验、品种区域性试验和品种生产性试验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可可品种试验。
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在适宜种植区内,选择光照充足、土壤肥力一致、排灌方便的地块。
2. 对照品种
对照品种是与申请品种成熟期接近、育种目标相同且性状上表现突出的现有品种(系),已登记或审(认)定的品种,或生产上公知公用的品种。
3. 试验设计与实施
(1)品种比较试验:采用随机设计或随机区组设计,重复数≥3次;每个重复内每个品种株数≥10株,株距为2.5 m~3.5 m、行距为3 m~4 m;种苗质量按NY/T 1074的规定;试验区内管理措施一致;单株数据分别记载,试验年限自正常开花结果起≥2个生产周期。
(2)品种区域性试验与生产性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数≥3次;品种区域性试验每个重复内每个品种株数≥10株,品种生产性试验每个品种每个重复的种植面积≥1亩;单株数据分别记载,试验年限自正常开花结果起≥2个生产周期。
苗木在适宜时期定植。同一组别同一试验点的繁殖方式和种植时期一致。种苗质量符合NY/T 1074的规定。株距为2.5 m~3.5 m、行距为3 m~4 m。同一组别同一试验点的种植密度一致。同一组别同一试验点的各项管理措施及时、一致。试验过程中及时对试验植株、果实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根据田间病情和虫情,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必要时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防治,使用农药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采用抗病、抗虫等目标性状的区域性试验时,不应对相应病害或虫害等进行防治。
4. 采收与测产
(1)品种比较试验:当果实成熟度达到采收要求时,分批分次采收。每个小区逐株测产,统计单果干豆产量,根据单果干豆产量推算年周期内单株干豆产量。根据采收株数的平均单株干豆产量乘以单位面积种植株数推算单位面积产量。
(2)品种区域性试验与生产性试验:当果实成熟度达到采收要求时,分批分次采收。在果实主要收获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植株≥5株进行测产,统计单果干豆产量,根据单果干豆产量推算年周期内单株干豆产量。根据采收株数的平均单株干豆产量乘以单位面积种植株数推算单位面积产量。
5. 试验观测项目与记载
按照“可可品种试验观测项目与记载项目”的规定执行。
6. 试验总结
(1)品种比较试验:依据“可可品种试验观测项目与记载项目”观测数据对试验品种的质量性状进行描述,对数量性状如果实长度、产量等观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并按照“可可品种试验年度报告”的规定撰写品种比较试验年度报告和总结报告。
(2)品种区域性试验:对试验品种的质量性状进行描述,对产量等重要数量性状观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并按照“可可品种试验年度报告”的规定撰写区域性试验年度报告和总结报告。
(3)品种生产性试验:对试验品种的质量性状进行描述,对产量等重要数量性状观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对品种表现作出综合评价,总结生产技术要点,并按照“可可品种试验年度报告”的规定撰写生产性试验报告。
三、标准实施意义
农业行业标准NY/T 2668.22—2025《热带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第22部分:可可》的制定有助于提升可可品种试验各技术要点操作的规范性,确保可可新品种审定环节科学、公正,标准的发布实施为可可产业的品种资源优化与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有效推动产业向优质化、高效化方向高质量发展,进而为提升我国可可产业国际竞争力奠定技术标准基础。